Sunday, June 21, 2020

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 [筆記]

我覺得這本書很有趣的地方在於作者 DaiGo 提出心理學的觀點來印證他提出的幾個原則。
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uc?export=view&id=1dVwkKu6KsboA2BAFxWuHB19khW9D_-Yy

如何創造金錢螺旋,大意就是找出自己的興趣,只把錢花在跟興趣有關的事上面,將興趣培養成工作,賺錢後再繼續投入興趣,這樣的一個迴圈。像是 amazon flywheel。

  • 作者花了一些篇幅講到 flow 心流體驗,稍微總結一下幾點如下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五點:要進入 flow 需要即時的回饋。如果你可以在做事情之前先想想,什麼樣的回饋是能帶來滿足感的,就可以避免半途而廢,或是老是覺得自己無法專心很久的情況。
1. 明確的目的
2. 集中
3. 自我意識下降
4. 時間感消失
5. 即時的回饋:解決一項課題後,能夠感受到即時的回饋
6. 合適的難易度
7. 有能夠掌控全局的感覺
8. 能夠找出活動本身的價值

其實這部分如果你像我一樣以前看過其他flow相關文章就有點重複了。

  • 時間比金錢重要,Pareto principle 也就是 80/20 rules 法則,本來的意思是企業中工作能力強的前20%員工,能創造企業整體利益的80%! 換一個方式思考,這邊我們如果把20%的時間投入到喜歡的興趣之中,這筆投資將可以帶來80%的成果。
省時間的一些訣竅:把事情分成三種
不做也可以         ---> 就不要做了 省下來 (例如上臉書IG看電視等)
必須做但不想做 ---> 有效率的解決
想做

  • 值得一提的是 *將興趣收益化* 那章節,作者是這樣說的

“就是要讓身邊所有人都知道 我喜歡什麼 我對自己喜歡的事有多擅長 具體來說在這件事上 我能做到怎樣”

“不論你在哪一個領域有多麼高超的技能 只要沒有人知道你身懷絕技” 

“像 我們這次要舉辦OO的活動 你願不願意來幫忙呢 這種邀約機會 是絕對不可能從天而降的”

“當你對外公開自己喜歡什麼 而且希望將他活用在工作中之後 身邊的人才有可能改變對你的既定認識”

“因此不管今天出現在你面前的事不是初次見面的人 你都應該儘可能和更多人談談自己 喜歡的事物 和 擅長什麼 如此一來 你所說的話就也成為一種投資了!

然後行銷時 對聽者來說可能是強迫推消 也別忘了奉獻 可以說 ”這是我喜歡的事 如果你有這方面需要我幫忙 別客氣 儘管開口 讓我祝你一臂之力“

“如果對方不知道你在做什麼 想要放手做自己想做的事會有些困難 因此 當有人問到 你是一個怎樣的人的時候 你應該回答在事前就先準備好的一段間單說詞”

重點就是鼓起勇氣 大聲說出你 擅長的事 喜歡的事物!
說明興趣 話越短越好: 請準備好一段 言簡意駭的一句話 用來說明你決心要做的事



  • 當一個給予者。互惠原理 (Reciprocity)可以幫你經營人心。
互惠原理的內容是說,當人們從別人那裡得到什麼之後,心裡會認為必須向對方回禮。
我們應該利用這個互惠原理,讓身邊的人成為自己的貴人。

送禮的重點其實在於 先發制人 和 不著痕跡。就算只是送一顆糖果給對方,天天週而復始地做下去,你的行為也會讓對方難以忘懷,覺得 “咦?那個人好像一直挺關心我的。”

慰勞的時機最好是在星期三。當人在身心都感到疲乏的時後,你做出的親切行為,最會令人銘感五內。

在 Give and Take (給予: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)中,心理學家Adam Grant 將人分為 -- 給予者 Giver, 索取者 Taker 和 互利者 Matcher 三種類型

給予者會去注意對方想要得到什麼,並在給予的過程中盡心盡力。
相反的,索取者行動時優先考量的是 自己能不能從中獲利。
互利者則是在給予和接受之間尋求平衡。

你猜 在這三種人中能在事業取得巨大成功的是哪一類型呢? 沒錯 是給予者
那為什麼 Giver 會成功呢?先說索取者,因為 Taker 身邊的人都防著他,擔心這個人不知在盤算什麼,所以很難得到旁人幫助。再說互利者 Matcher 想的是 如何回收自己為其他人的付出,所以他們經常在腦中盤算 這個人真的會把我付出的那部分還給我嗎? 這種行為讓互利者無法及時採取行動,結果機會就白白的流失了,因此他無法搶得先機。
和其他兩者相比,給予者由於把對方的事情擺在第一位,互惠原理的作用讓他在許多事上可以拔得頭籌,給予者站在對方角度想,因此接受的人都會覺得很窩心。

這個想法就是
把錢用在其他人身上,就能產生遠超過金錢本身的價值,而且最後,他們還會回到自己身邊。